
Saturday, May 17, 2008
反轉Hide and Seek

先求神的國和義
不止一次有弟兄姊妹談及有關「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」的課題,下一句是什麼?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「你們」就是那些不去憂慮,不憂慮吃喝穿什麼,並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人們。在大家的討論中,不難發現某些人心底裡對這應許存疑,懷疑神會否真的要將他向神祈求的都加給他。即使忘記這句經文主要是談論憂慮,問和答的人都知道這兩項事實:我們知道神必定垂聽我們的禱告,只是應允與否在於神,因神有至高「話事權」;我們也知道在神沒有難成的事,不過祂願不願意成就又是另一回事。縱然知道,無期的等待確實令人心裡難受得很。
說真的,有誰未嘗試為一件事禱告了許久、許久和許久也看不見神的應允?有誰未嘗試憑信心倚靠神,一心一意事奉主,生命裡總有些遺憾?面對「禱告事項未蒙應允」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。最近,看見某些弟兄姊妹的反應,我感到他們的無奈、懊惱、沮喪、情緒低落和憤怒,他們的掙扎如掉在泥濘中,翻左翻右也不討好。最要命的是從泥濘中起不來。真實的痛,解不開信仰奧秘的痛。我已到了不問為什麼的境界,仍能夠體會這一種痛。
當我思想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……突然醒悟到,那句經文的下半節不是拿來與神交換條件。我發現正在懊惱和沮喪的人心裡問了一條無效的問題,他們問:「我們已經為神作了這些、這些和那些(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),為何神還未將這些東西加給我們(或應允我們的禱告)?」此問題的無效性,愚見如下:
(1)我們所謂為神作的那些事,乏善可陳,算不得什麼。若你在每年母親節為自己的母親作了許多令她開心的事,其實算不得什麼。因為你的母親為你所付出的、所犧牲的和所受屈的一切都勝過你為她作的一切。同樣地,神為我們所付出的、所犧牲的和所受屈的一切都勝過我們為祂所作的。拿出來說,只會讓人譏笑。何況我們常常自己標籤某些事情為「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」而忽略神未必如此認同。
(2)尊重和順服神本是人類的本份。所以,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是我們應作的本份,不是拿來與神交換條件,不是跟神討價還價的籌碼,更不是向神證明自己的義。
(3)我們是神的兒女,是神大家庭裡的一份子,我們不是理應關心和渴求家的事?神的家豐盛,就是我們的豐盛。
(4)經文的「這些東西」是什麼?「這些東西」不一定等同我們心中想要的東西,而且我們想要的東西未必是最好的,也未必是我們最需要的。「最需要的東西」指沒有了它會死的!你得不到那東西會否導致你失去生命麼?「這些東西」或許是非常重要,可能神認為未是時候給你。
(5)我沒有仔細地查考原文和書本,個人領受這句經文的意思大約是「你們只要憑信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,不用憂慮,神就會加給你們真正需要的東西」。耶穌講這句話是指出這事實,指示願意遵從的人當行的路,就自然會有那樣的結果。可是,耶穌的這句話沒有直接提及禱告,未有意向討論禱告應允與否的問題。(或許有人認為,「禱告」是這句經文的延伸應用吧。)耶穌不是叫我們不去尋求自己希望的東西,祂是教導我們正確的優先次序。勿忘「先」的重要性。耶穌想教導的是,懂了正確優先次序,又有神「包底」,我們就不會憂慮。擁有信心地先尋求神的國與義的人,自然的結果是不會憂慮,這些人就會深深相信和經驗下半句。所以,那無效的問題扭曲了經文的原意,而且與邏輯不合。
話說回來,憂慮、懊惱和沮喪使我們問那無效的問題,然後那無效的問題誤導我們進入unintended area,於是產生對神的懷疑與憤怒,不自覺地鑽入了一個死胡同。所以,「未加給我們的東西」(簡稱未加的)一方面彰顯凡事都有定時,而神是掌管時間與萬物的主;另一方面,若未加的演變成我們生命中比神更重要的東西的話,這僭越提醒我們是時候重整自己生命的優先次序,在神面前悔改,以及建立謙卑的心。我再次強調,無期的等待確實令人心裡難受得很,我自己身同感受。不過,以上的愚見及分享希望幫助大家至少踏出那個死胡同,重新仰望神。與神敵對的,最常用的技倆是曲解神的話語及引導我們專注在未加的,以致我們接近絕望、遠離賜盼望的神。好友們,別上當呀!
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~太6:33~
說真的,有誰未嘗試為一件事禱告了許久、許久和許久也看不見神的應允?有誰未嘗試憑信心倚靠神,一心一意事奉主,生命裡總有些遺憾?面對「禱告事項未蒙應允」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。最近,看見某些弟兄姊妹的反應,我感到他們的無奈、懊惱、沮喪、情緒低落和憤怒,他們的掙扎如掉在泥濘中,翻左翻右也不討好。最要命的是從泥濘中起不來。真實的痛,解不開信仰奧秘的痛。我已到了不問為什麼的境界,仍能夠體會這一種痛。
當我思想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……突然醒悟到,那句經文的下半節不是拿來與神交換條件。我發現正在懊惱和沮喪的人心裡問了一條無效的問題,他們問:「我們已經為神作了這些、這些和那些(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),為何神還未將這些東西加給我們(或應允我們的禱告)?」此問題的無效性,愚見如下:
(1)我們所謂為神作的那些事,乏善可陳,算不得什麼。若你在每年母親節為自己的母親作了許多令她開心的事,其實算不得什麼。因為你的母親為你所付出的、所犧牲的和所受屈的一切都勝過你為她作的一切。同樣地,神為我們所付出的、所犧牲的和所受屈的一切都勝過我們為祂所作的。拿出來說,只會讓人譏笑。何況我們常常自己標籤某些事情為「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」而忽略神未必如此認同。
(2)尊重和順服神本是人類的本份。所以,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是我們應作的本份,不是拿來與神交換條件,不是跟神討價還價的籌碼,更不是向神證明自己的義。
(3)我們是神的兒女,是神大家庭裡的一份子,我們不是理應關心和渴求家的事?神的家豐盛,就是我們的豐盛。
(4)經文的「這些東西」是什麼?「這些東西」不一定等同我們心中想要的東西,而且我們想要的東西未必是最好的,也未必是我們最需要的。「最需要的東西」指沒有了它會死的!你得不到那東西會否導致你失去生命麼?「這些東西」或許是非常重要,可能神認為未是時候給你。
(5)我沒有仔細地查考原文和書本,個人領受這句經文的意思大約是「你們只要憑信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,不用憂慮,神就會加給你們真正需要的東西」。耶穌講這句話是指出這事實,指示願意遵從的人當行的路,就自然會有那樣的結果。可是,耶穌的這句話沒有直接提及禱告,未有意向討論禱告應允與否的問題。(或許有人認為,「禱告」是這句經文的延伸應用吧。)耶穌不是叫我們不去尋求自己希望的東西,祂是教導我們正確的優先次序。勿忘「先」的重要性。耶穌想教導的是,懂了正確優先次序,又有神「包底」,我們就不會憂慮。擁有信心地先尋求神的國與義的人,自然的結果是不會憂慮,這些人就會深深相信和經驗下半句。所以,那無效的問題扭曲了經文的原意,而且與邏輯不合。
話說回來,憂慮、懊惱和沮喪使我們問那無效的問題,然後那無效的問題誤導我們進入unintended area,於是產生對神的懷疑與憤怒,不自覺地鑽入了一個死胡同。所以,「未加給我們的東西」(簡稱未加的)一方面彰顯凡事都有定時,而神是掌管時間與萬物的主;另一方面,若未加的演變成我們生命中比神更重要的東西的話,這僭越提醒我們是時候重整自己生命的優先次序,在神面前悔改,以及建立謙卑的心。我再次強調,無期的等待確實令人心裡難受得很,我自己身同感受。不過,以上的愚見及分享希望幫助大家至少踏出那個死胡同,重新仰望神。與神敵對的,最常用的技倆是曲解神的話語及引導我們專注在未加的,以致我們接近絕望、遠離賜盼望的神。好友們,別上當呀!
「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」~太6:33~
Thursday, May 8, 2008
培靈會後感

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」~腓2:4-5~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